家门口的新就业 搬迁后的新生活
2020年,防城港市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重要指示下,我市围绕“提高搬迁群众收入”目标精准发力,持续发展产业,源源不断为搬迁群众提供“造血式”帮扶,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提升收入。目前全市共有7个就业帮扶车间,覆盖5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为搬迁群众提供近500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家门口的就业,留得住的乡愁】
上思县江平安置点共安置有580户2465个搬迁群众。安置点周边引进了鸿兴电子厂、瑞朗迪服装厂两个产业项目。两个项目配套的就业帮扶车间,采取灵活到岗、计时计件收入的合作模式,为安置点的搬迁群众提供了上百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李秀丽今年50岁,是江平安置点的一个易地搬迁户,因为常年务农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她过度劳累,身体不太好。子女不放心她再从事辛劳的工作,她选择在瑞朗迪服装厂成为一名裁剪工人。“工作不辛苦,我们做裁剪的计时工每个月有一千多的工资。车衣服的计件工每个月能有3、4千收入呢。”她表示收入足够她自己的生活费用,政府为了鼓励就业,还给她们发放就业补助。
图1:上思县江平安置点搬迁群众在瑞朗迪制衣厂工作
“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过来工作了。这里上班时间比较灵活,有空就可以做,既能照顾孩子,每个月还有收入。这里的50多个工人都是这样的情况。”赖彩美是鸿兴电子厂众多工人的一个典型代表,她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表示满意,在小区门口就能有工作、有收入,还可以在家乡陪伴孩子长大,让她感到安心。
图2: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韩凯带队视察上思县江平安置点鸿兴电子厂
【立足优势抓项目,做好产业带就业】
在依托帮扶车间提供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市级各部门群策群力,充分挖掘安置点所在区域资源禀赋,不断引进各类产业项目,千方百计为搬迁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工作岗位,努力提高搬迁群众收入。
图3:防城区那里蒙安置点翰威塑料厂就业帮扶车间
图4:防城区那里蒙安置点山海边服装加工厂就业帮扶车间
防城区依托当地农特产品的资源优势,引入大米加工、肉桂加工、农产品包装等产业项目,延伸本土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让初级农产品变为精加工的品牌商品,提升本土产品价格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各安置点鼓励致富带头人发挥渠道优势,为搬迁群众提供摘八角、割松油、桂皮加工等零工机会,“务农+零工”模式让部分以务农为主的阶段性忙碌搬迁劳动力剩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防城区那良芋蒙闻名遐迩,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市场效应好。那良集镇那巴村安置点利用易安后扶衔接资金打造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芋蒙加工厂,围绕芋蒙种植、收割、加工、包装等系列生产环节,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大量劳动岗位和劳务收入。
图3:那巴安置点芋蒙加工厂工人正在查看芋蒙发酵情况
市生态移民发展中心主动谋划协调,在防城区那里蒙安置点打造社区手工作坊,引入手工编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安置点内因种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搬迁劳动力、弱劳动力提供机动灵活的就业机会。手工作坊提供免费编织工艺教学,提升搬迁群众的手工技艺及产品质量,让企业与搬迁群众达成双赢合作。
从发展艰难的山村,到设施齐全、保障完善的搬迁安置点;从温饱不济的贫困户,到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搬迁群众。防城港市以就业为抓手,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收入,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搬迁群众从“新”到“兴”,一步一步向着“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